苏新积极回应煤制气项目环评事宜

2015-03-27 08:42 来源: 钢联煤化工

近两年来,国家第一批煤制气示范项目相继建成试产,但开车都不很顺利,受到了一些质疑。苏新能源煤制气项目作为“十二五”国家对煤制气“开闸”以来,是新疆地区唯一向环保部递交《环评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前不久未能获得评审通过,在业内引起不小震动。人们不禁要问:煤制气产业化示范工程还能走下去吗?

思考1:当前的位置是否偏离能源革命的大方向。

未来二三十年能源发展的趋势,已形成的基本共识是进入“油气+新能源”的时代。从我国能源资源环境条件的现状来看,去煤炭主体化只是时间问题,“降煤、提气、增核、扩再生能源”的能源发展方向具有不可逆转性。新一轮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迅猛而来,国内能源产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正有序形成。笔者认为,所谓能源革命,也就是革脏能源的命,革落后产业和产能的命,革“煤主沉浮”的命,油气、核能、风能、光能、生物质能将逐步从配角变成主角,能源生产、供应和消费者的任务,就是生产清洁能源、供应清洁能源、利用清洁能源。官方预测,“十三五”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天然气年消费总量将比“十二五”翻一番,达到3600亿方左右。很显然,我国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与“少气”的资源禀赋现实之间的矛盾正在加温升级。且不论煤制天然气作为常规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有效补充和平衡,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上的辅助作用,单从扶持和鼓励新兴民族产业自主化发展视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思考2:不同时期有不同关注点说明了什么。

煤制合成燃料是伴随着激烈争论而诞生和艰难起步的,这种争论已持续多年,此起彼伏,争论的焦点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最开始反对的理由是工艺技术不成熟,进而质疑煤转化成合成燃料的能效合理性,再后来又质疑煤制油气的经济性,最近聚焦污染治理,未来很有可能出现其它新的争论热点。

不可否认,煤制燃料项目投资大,少则上百亿多则几百亿;筹备和建设周期长,顺利的一般也需五到八年才能建成一个项目;工艺技术庞大而复杂,空分、气化、净化、甲烷化、污水处理、废气废渣治理、成品外输等,系统性强、集成度高、组织模式新、创新特征明显,要建成建好如此项目实为不易,从政府、投资者到业主都必须慎之又慎。可以说,社会各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争论也是无可非议的。

从另一方面讲,国家对煤炭走清洁高效转化之路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争论也源自于对民族产业的关心和关注,最终的目的是如何更好更科学地建设好、发展好这些事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发展、事关民族产业振兴的庞大项目。

争论不停,实践不止,煤制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初步形成自己的产业体系,我们应该用振兴民族产业的眼光,去欣赏先行者们的实践创造,如果没有他们的大胆试验、敢于担当、不怕挫折、勇于登高的奉献精神,煤制气恐怕走不到今天这一步。作为新一轮的煤制气产业示范者,要始终关注煤制气技术工艺的成熟度与先进性,能源转化效率、经济合理性与环境保护,推动煤制气产业走向技术装备大型化、高效节能、连续生产、智能高端、绿色环保。

思考3:苏新能源为啥先人一步申报环评。

据了解,苏新能源煤制气项目从规划至今已有八个年头,经历了从规划外到规划内,从备选到入围,从获取“路条”到铺开前期工作,可以说过程艰难而曲折,但苏新人始终不离不弃,非常努力地走好每一步,到去年底各方面具备了向前进位的条件。

一是为和丰工业园配套的白杨河引水工程已竣工,项目新鲜水用量指标已落实,水资源可足量稳定供应。二是煤炭资源有保证,厂区毗邻的白杨河矿区总规获国家批准,自治区各级地方政府承诺为项目配置煤炭资源,并为后续项目预留后备资源,“坑口化工”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三是新疆地区最难解决的排放总量指标,去年塔城行署为项目调剂了SO2、NOX、烟粉尘和VOCs排放总量,满足了环评申报。四是内部技术支持工作达到相应深度,可研报告完成收口,基础设计进入内审,工艺包结束商务谈判,同时完成了投资效益全分析、煤质全分析等专题研究。五是其他外部依托条件也都取得积极进展,前期准备工作处在同期项目的前列,先行申报也是箭在弦上。

思考4:态度决定环评报告书补正的宽度和深度。

消弥缺陷的环评补正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实实在在自己要干的,不应该为了应付“通过”而去补正。作为业主,一是要认真严肃对待;二是要为干而写,写到了就一定要真做到;三是要够上线、守底线、不触红线;四是缺项要补上,弱项要补强,强项要补优;五是要留白,给技术创新升级留有空间。因此,这次补正的量相当大,有“买的不如饶的多”的感觉,组织修编了八个专篇,如《项目取水生态影响专题报告》、《项目液态废物零排放技术方案》、《项目灰渣组分分析及综合利用专题报告》、《项目废气治理措施专题报告》、《项目气化工艺比选及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专题报告》、《项目地下水现状分析及污染防治专题报告》、《项目土地利用规划专项说明》和《项目依托工程可靠性分析专题报告》等,与第一批建成投产的项目比,本次编制的报告是实实在在的项目升级版。《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也坦言,这是他们编制的最全、最深、最实的一份报告了。

思考5:点赞从严审批更期盼政策力挺。

面对煤化工行业寒冷的大气候,业内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煤化审查门槛新,一步转化步步惊;业主奈何审批权,唯有追梦不知倦。其实,煤制燃料示范项目是国家工程,严管严控本来就是件好事,也是想让破土欲出的新兴煤制气产业开好头起好步,防止因过热无序发展而拖累现代煤化工行业的大好前程。业内人士也有一点担忧,首批示范项目的一些负面信息,会不会被过度放大解读,因噎而废食,用了“过头药”,期待能在新环保法和环保新政的范围内把握好一定的度,给探路者们以信心。在讨论争论的同时,也到了出台煤制气行业国家标准及具体支持鼓励示范试验项目政策的时候了。我们坚信,经过各方不懈努力,煤制气产业化实践离成功不会太远了!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