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气:形成规模还太早

2015-01-27 17:18 来源: 钢联煤化工

在新型煤化工五大路径当中,唯独煤制气始终处在“火热”的状态,也在争论中推进。

截止目前,我国共有不同阶段煤制气项目55个(包含投产及在建、前期准备工作、计划、签约项目),涉及产能共计2410亿立方米/年。然而,我国煤制气项目却是开花的多,结果的少。目前全国煤制气项目投产数目仅为5个,涉及产能为38.03亿立方米/年,仅占全部煤制气项目的1.58%。国内煤制气项目之所以规划多、投产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煤制气的环保性和经济性备受争议。

                 

近期的几场关于煤制气产业的研讨会,与会专家的声音几乎是一边倒:对煤制气的经济性多有质疑,现阶段煤制气应该像煤制油一样以示范为主,而不是急于把它大力发展成一个产业,反对国内煤制气项目规模发展。

我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基本呈逆向分布。我国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主要煤炭产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水平的1/10。以内蒙、宁夏、陕西、山西交汇的黄河中上游为例,该地区煤炭资源富集,但约有40%位于半干旱地区,其水资源量仅占全流域24.6%,人均水资源量不足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的一半。而煤制天然气项目大都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新疆、内蒙古等西北部地区。煤制气耗水量巨大,若大规模发展煤制气将加剧西部地区用水矛盾,后期也将加大项目资金投入。

最近下跌的国际油价,也是质疑者的理由。国际天然气贸易除了管道气,大部分是通过LNG实现,LNG价格变动与油价相关,油价下跌会引起气价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到煤制气的价格优势。油价继续跌,煤制气的价格优势将缩小,甚至消失。

更悲观的观点认为,目前的天然气价格,很多使用天然气的行业已经难以承受,2020年4000亿立方的供需目标,到时可能没有市场,而不是供应能力不足。

此外,目前社会对于煤化工的经济性多有质疑,还是基于煤制气产业不是很成熟,技术、管理、规模上都还有很大的完善和提升空间,所以导致它的效益表现的不是那么明显。

首先煤化工技术上,成熟的只有煤制烯烃和乙二醇,其他如煤制气、煤制油,包括华电的煤制芳烃,都还处于示范阶段。反映到生产过程中,就是它的消耗指标包括煤耗、水耗、电耗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是影响效益的一个因素;其次是煤炭的转化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转化率不高,自然成本就高;第三是规模效益没有达到最佳状态,煤化工项目只有达到一个较高的工业化量产阶段,才会有比较好的效益;第四是管理水平上,管理出效益,现在煤化工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管理上没有很成熟的经验,整体水平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煤制气项目的经济性到底如何,就目前而言尚缺乏实践的检验,还需要通过对示范项目的观察得出结论。煤制气项目要想赚钱,需要努力克服上述诸多因素,尤其需要控制投资概算、尽快形成产能规模、早日实现长周期满负荷连续稳定运行。

钢联资讯

联系人:何廉洁 021-66896790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