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煤炭颓势须大力推进改革

2014-11-20 09:39 来源: 钢联煤化工

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煤炭行业已经经历了近三年的持续调整,三年来,各级政府也出台的一系列救市措施,但均收效甚微。煤炭行业陷入颓势与需求增长放缓有关,但与市场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市场意识不足、政府干预过多也不无关系。在煤炭市场化改革无路可退的情况下,煤炭行业想要彻底摆脱颓势,不能单纯靠政府的救市政策,更需要从多方面靠大力推进改革。

第一,健全煤炭企业退出机制,特别是国有煤炭企业的退出机制。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随着煤炭行业持续调整,许多煤矿,特别是许多国有煤矿纷纷陷入亏损。由于当前煤炭产能已经明显过剩,且目前在建和技改矿井仍然很多,在煤炭需求增长长期放缓的情况下,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将成为长期趋势,煤价也将长期低位徘徊。因此,未来市场力量将会逼迫一批资源条件差、生产成本高、不具竞争力的煤矿企业退出市场。在这一调整过程中,民营和乡镇煤矿因为其灵活性较高,停产关闭较为灵活,退出也较为容易,但是,因为国有煤矿承担着稳定就业和许多其他社会责任,难以轻易停产,关停退出更是难上加难,从而导致煤炭市场供求难以重新趋于均衡,进而导致煤炭行业持续颓势。为了使煤炭市场更快重新趋于均衡,必须要尽快完善国有煤矿企业退出机制,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让企业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经营运作。另外,部分不具备竞争力的煤矿企业,自己也要认清形势,及早制定退出方案,力争把损失降至最小。

第二,各级政府要减少对煤炭行业运行直接干预。当前煤炭行业之所以沦落至如此境地,除了煤炭需求增长放缓之外,与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经营干预过多也不无关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主产区政府纷纷加大了煤炭行业的干预力度,大力推进资源整合,短期内有效煤炭产能快速下降。之后,在四万亿投资刺激下,煤炭需求快速恢复,煤炭市场再度出现供不应求,各大煤炭集团借机纷纷上马新建项目,于此同时资源整合矿井建设也快速推进,从而导致近两年煤炭产能持续增加。在煤炭需求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煤炭供给过剩压力不断凸显。另外,虽然国有煤炭企业早已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仍然过多。地方政府给煤炭企业设定投资任务、为煤炭企业安排兼并重组任务的现象在部分煤炭主产区很常见。由于企业完成投资和兼并重组任务,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除了通过金融市场融资外,不断扩大在产煤矿产能,提升在产煤矿盈利水平则成为获得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即便煤炭市场供求矛盾已经显现,但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部分煤炭企业还是想不断的通过提高煤炭产量来获取资金,最终加剧煤炭市场供给过剩。为了促进煤炭行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必须要避免对煤炭行业运行进行过多干预,更多的让市场机制来发挥调节作用。

第三,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国有煤炭企业投资非煤项目的监管,同时,国有煤炭企业也要更好的树立市场意识,避免过度重视企业规模而使企业陷入进退两难。近年来,多数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非煤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但是非煤业务盈利能力大多则很差,部分煤炭集团非煤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没有使其减少对煤炭项目盈利的依赖,反而更加依赖,这也是导致国有集团越亏煤炭产量越难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大型国有煤炭集团虽然营业总收入很高,但绝大多数是非煤业务带来的,而非煤业务却很难盈利,盈利主要还是来自于煤炭业务。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各大集团即便出现了整体亏损,还是努力扩大煤炭产量,最终加剧煤炭市场失衡,导致市场畸形发展,更使部分煤炭集团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为了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国有煤炭集团非煤业务监管,要求企业发展非煤业务要以提高盈利水平和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同时,各大煤炭集团也要更好的树立市场意识,无论是发展煤炭业务还是非煤业务,都要以提高盈利水平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前提,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基础,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

第四,重新提高煤炭行业对非国有资本的开放程度,提高市场活力。虽然煤炭行业陷入颓势已近三年,但是行业调整颇为艰难,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行业中国有企业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河南、河北等部分省区更是国有企业的天下,民营煤炭企业几乎被迫退出了市场。国有煤炭企业占主导的情况下,煤炭行业调整之所以艰难,一方面是因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业绩和政绩,即便部分矿井亏损,也没有胆量出售或关闭,更多时候只能是维持,混过一天算一天;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均有着不同程度的保护,能让企业维持就尽量不让其关门。因此,为了加快推进煤炭行业调整进程,政府应该重新提高煤炭行业对非国有资本的开放程度,提高市场活力。只要对非国有资本放开准入,必定会有进入者,并以此来推动煤炭行业调整与整合,促进煤炭行业尽早重新趋于均衡。

第五,提高煤炭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近年来煤炭市场化快速推进,从取消重点合同煤,到取消煤炭生产和经营许可,再到焦煤和动力煤期货双双上市,煤炭市场化可谓成绩斐然。但是,目前煤炭行业源头煤炭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煤炭行业规划和煤炭产业政策甚至明确提出,“要推进煤炭大基地、大集团、大煤矿建设,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越来越多的煤炭资源通过协议和转让等非市场方式流向大型国有煤炭企业集团,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了大量煤炭资源。资源获取成本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资源开发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快增长。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未来,在煤炭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有必要适时调整有关政策,让市场在煤炭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六,改革目前煤矿项目投资审批制度。目前,煤炭开发项目仍需各级发改委核准,按照《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要求,国家规划矿区内新增年生产能力120万吨及以上煤炭开发项目由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核准,国家规划矿区内的其余煤炭开发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其余一般煤炭开发项目由地方政府核准。政府对煤炭项目核准的初衷本是为了加强宏观调控,控制产能合理增长,只有在获得全部支持性文件,并得到相应级别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批准后才能正式开工建设。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主管部门核准周期长,核准过程不够透明,以及项目获得核准难度大,许多煤矿投资项目在拿到用地、环保、水保、采矿许可证等支持性文件之后,往往不能及时获得各级行业管理部门的最终核准。相当数量的煤矿项目在未得到核准之前便开工建设,甚至在完成项目建设后仍未获得核准,只是最终经过各种努力在临近投产前一刻才获得最终核准。由于目前的审批制度执行不到位且人为因素太多,不仅没有合理的控制住产能,反而迫使大量项目未核准先建设,扰乱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能无序增长。为了促进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非常有必要改革目前的煤矿项目核准制度,使项目核准更加透明化,核准流程更加公开,努力为市场传递正确信息,促进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发挥。

总而言之,煤炭行业想要尽快摆脱颓势,有必要加快推进一系列改革,也只有当各项改革到位了,煤炭行业才可能重新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