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烯烃面临的契机与困惑

2014-09-11 16:54 来源: 钢联煤化工

煤制烯烃发展契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计,“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中国乙烯产能的增速将分别达到4.9%和5.6%,尽管如此,乙烯仍然无法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2010年和2020年的自给率只有56.4%和62.1%。以“煤”代“油”生产低碳烯烃,是实现中国以“煤代油”能源战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由煤炭信息研究院和奥地利国际咨询中心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参考情形下,到2015年和2020年,包括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和煤制油在内的我国煤代油产业产品将分别替代3779万吨和8352万吨的原油消费,占同期国内石油生产量的15.96%和29.35%。而在低增长情形和高增长情形下,到2020年,我国煤代油产业可以替代4656万吨和1.3675亿吨原油,占同期国内石油产量的18.81%和40.49%。届时,煤代油产业将对我国石油消费形成有效的替代,发展煤代油产业成为我国必然的战略选择。

煤制烯烃面临问题

“未来3年至5年,我国化工增速将由7%下降到5%左右。国内乙烯产能建设放缓,未来新增产能主要来自新型煤化工领域。”8月27日,第十八次全国乙烯年会发布调研报告,分析展望中国及全球石化行业态势。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2012年以来,国内石化市场需求缩水。预计到2020年,国内乙烯行业长期保持产能增长高于需求增长的态势。

1.传统的乙烯、丙烯单体的制取路线主要是通过石脑油裂解生产,其缺点是过分依赖石油。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大衰退,导致石油及石化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虽然2009年上半年,价格所有反弹,但部分国家正积极研究电、天然气等新能源,试图摆脱或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替代由石油生产烯烃的“煤基甲醇制烯烃”产业,刚刚兴起也受到了质疑,其经济性因为相对性存在波动。

2.煤制烯烃投资大,融资难度大。

3.原材料及能耗大,水耗高,污染重,三废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要求严,新兴行业的扶持和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可能形成矛盾。

4.煤化工产业一般都将依矿而建,一般都远离市场,交通运输成本较高。

5.煤制烯烃属新型产业,几乎无现成经验可借鉴,稳定运转需经较高的技术检验。

技术方面,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中国SAPO分子筛催化剂尚不够成熟。在烯烃回收分离方面,虽与传统的石脑油裂解制烯烃工艺中的裂解气分离单元相似,但煤制烯烃产物中含有微量含氧化合物,对烯烃分离系统有影响,在实践时还有待研究。

煤制烯烃的可行性

甲醇是煤制烯烃工艺的中间产品,如果甲醇成本过高,将导致煤制烯烃路线在经济上与石脑油路线和天然气路线缺乏竞争力,此外,MTO需要有数量巨大且供应稳定的甲醇原料,只有煤制甲醇装置与甲醇制烯烃装置一体化建设才能规避原料风险。因此,在煤炭产地附近建设工厂,以廉价的煤炭为原料,通过大规模装置生产低成本的甲醇,使煤制烯烃工艺路线具有了经济上的可行性。

目前中国煤气化技术和合成气制甲醇技术的应用都已经比较成熟,而甲醇制烯烃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理论上和实验装置上也已经比较完善。

最早提出MTO工艺的是美孚石油公司(Mobil),随后巴斯夫(BASF)、埃克森石油公司(Exxon)、环球石油公司(UOP)及海德鲁公司(Hydro)等相继投入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MTO的工业化。1998年建成投产采用UOP/Hydro工艺的20万吨/年乙烯工业装置,截止2006年已实现5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工业设计,并表示可对设计的50万吨/年大型乙烯装置做出承诺和保证。

截止2006年已经获得批准,在建和将要建设的甲醇能力超过500万吨/年,处于规划中的项目能力接近3000万吨/年。发展甲醇制烯烃,可以延伸甲醇下游深加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甲醇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2009年2月,神华包头180万吨/年煤基甲醇制60万吨/年烯烃项目被列入中国石化振兴规划。神华包头、大唐多伦和神华宁煤的煤制烯烃项目预计将于2009和2010年相继建成试车。煤制烯烃同样吸引了跨国石化企业的关注,陶氏与神华共同推进的陕西榆林煤制烯烃项目将在2009年完成调研,道达尔宣布将成为中国煤制聚烯烃项目的长期合作伙伴。

由此可见,国内煤制烯烃道路仍重而道远。

(钢联资讯-煤化工网编辑.请勿转载)

联系人:王庆娥021-26093891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