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化肥行业状况及产业链分析

2013-04-19 14:13 来源: 钢联煤化工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2013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对公司所处的化肥行业进行了分析。

1、全球化肥产业情况

(1)全球化肥产业发展概况

化肥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其使用范围广、用量大,素有“粮食的粮食”之称。全球化肥消费量每年保持增长,由2001年的不足1.4亿吨涨至2010年的1.85亿吨。化肥支出在粮食生产成本中占23%,仅低于人工成本与土地费用,调整化肥施用量也是粮食单产增加的主要手段。由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化肥安全也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化肥的主要品种有氮肥、磷肥和钾肥。从全球化肥市场来看,氮磷钾肥总体供需呈平衡状态,目前消费量分别为1.31亿吨、3,803万吨、3,330万吨,占总化肥的65%、19%、16%,因为资源的极不均衡性,各肥种的贸易量差别很大,氮磷钾肥分别占其生产量的24%、60%、82%。在产能、产量与消费量上看,氮肥>磷肥>钾肥,但基于三种化肥的价格分别可能受到的影响,长期来看,价格的波动范围变化趋势将是钾肥价格最为稳定,其次是磷肥,尿素价格波动可能最大,值得关注。据IFA预测,以后五年化肥消费量将持续上升,增长幅度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是2%、4.5%、8.2%。

世界化肥消费量增长趋势 单位:百万吨

资料来源:IFA

(2)全球化肥产业格局

氮肥可用天然气、煤和石油作为原材料。目前世界氮肥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俄罗斯、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近年来逐步向具有资源优势的中东、东亚、东欧及中亚等地转移;目前全球主要的氮肥消费地区是亚洲。

磷肥以磷矿、硫为主要原材料。目前全球磷肥生产主要集中在北非的摩洛哥和突尼斯、美国、俄罗斯及中国等磷矿资源所在地,其中中国磷肥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30%;全球最主要的磷肥消费地区为东亚和北美。

钾肥以钾盐为主要原材料。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德国等钾矿资源主要分布地也是全球主要的钾肥生产国和出口国,东南亚和拉丁美洲为全球主要的钾肥消费和进口地区。Potash公司的钾肥产能位居全球第一,在国际钾肥市场具有垄断地位。

全球化肥市场总体供需平衡,供给略大于需求,但地区发展不平衡,其中亚洲是世界最大的缺肥区域,氮肥缺口为10%,磷肥缺口为30%,钾肥缺口为90%。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到2012年,亚洲地区氮肥供应量将从略有缺口转变为有一定量的剩余,磷肥对进口的依赖度降低,但钾肥进口需求仍将增加。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在化肥贸易中越来越活跃。进入21世纪以后,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速明显高于世界水平,以中国为例,2010年GDP增长10.3%,2011年增长9.2%,远超出发达国家。印度、巴西、印尼、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经济发展很快,加上人口众多,对化肥需求量大,有望成为将来化肥贸易最有活力的地区。中国、印度、亚洲其它国家、拉美与北美等五大国家和地区的化肥消费量占全球化肥消费量70%,北美因为环保压力,施肥量逐渐下降,未来化肥的主要市场在中国、印度、巴西。

2、国内化肥产业情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众多,政府对于农业发展始终非常重视。从化肥需求来看,从1990年至今,我国化肥的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全国有2/3的化肥用在粮食作物上,近一半的粮食产量是来自于化肥的施用。化肥的需求主要受到农作物种植计划、采购模式以及天气情况的影响。受种植计划影响,在我国通常3-5月和7-9月为化肥销售旺季。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气候则主要包括洪水和干旱,对化肥的需求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气候也会对作物收成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农民收入,也会影响到化肥的购买力。此外,我国的农民偏好使用氮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88个化肥经销商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购买氮肥所占的比重最大,为41%,其次是复混肥,占28%。而磷肥和钾肥的比重仅占18%和12%。我国氮、磷、钾的消费比例仅为1:0.32:0.17,农业部要求的比例为1:0.37:0.25,与世界平均水平1:0.40:0.27还有一定差距。从施用的作物看,60%用于粮食作物,40%用于经济作物和其他行业。

(1)氮肥

氮肥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化肥,应用量最大,氮肥的品种有硫酸铵、碳铵、尿素和氯化铵等。碳铵和尿素是氮肥中的主要品种。氮肥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天然气或煤。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氮肥产品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大幅提高,从总量上看,我国氮肥生产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求,已经从世界上最大的氮肥进口国转变成出口国。但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大型企业中有13套大氮肥装臵于20世纪70年代引进,先后经过一些节能降耗技改,能耗水平逐步降低,其余装臵为80年代以后陆续引进,装备工艺比较先进,能耗基本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余中小企业技术装备主要是我国自行设计,装臵运行时间长,技术进步缓慢,能耗相对较高,但其中一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扩建,产品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容量大、产品同质化、市场区域化、资源依赖性强、资本及技术密集,进入和退出壁垒高是我国氮肥行业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有氮肥企业505家,合成氨产能为6,000万吨/年(实物量),5400万吨/年(折纯量),尿素产能6,500万吨/年,其中合成氨近80%以煤为原料,20%以天然气为原料。2011年氮肥产量4178.99万吨(折纯),同比增长8.55%;尿素产量2656.73万吨,同比增长5.72%。尿素占到氮肥总产量的64%,氮肥自给率达104%。氮肥行业存在投资过热,产能趋于过剩;行业存在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能源消耗高,三废治理任务重;肥料利用率低,环境保护压力大等方面的问题。

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品种,为高浓度氮肥(含氮量46%)。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尿素产品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大幅提高,从总量上看,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尿素生产国,不但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求,由进口国转变成出口国,近年来还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趋势。受制于产能过剩、出口受限和原料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的推动,未来尿素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将可能出现下滑,这将给大型尿素企业带来整合机会。尿素生产具有资金密集的特点和较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大型合成氨、尿素生产装臵具有流程合理、能耗少的优势,能够通过扩产来抵御单位利润下滑所带来的影响。而一些小型尿素生产企业由于原料供应和成本方面的劣势,利润空间将受到挤压,甚至出现亏损。预计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以及原料、环保等方面壁垒的提高,会有更多的小企业退出,这将为大型尿素企业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经营环境,也为尿素行业整合提供了契机。

合成氨是氮肥制造工艺的主要原料,85~90%的合成氨被用于化肥生产。美国约有30%的液氨作为氮肥直接施用,但在世界范围内,通常是将合成氨加工成下游的氮肥品种施用。世界工业用氨量占合成氨总消费量的10~15%。工业用氨主要用于动物饲料、炸药以及聚合物产品等。

“十二五”期间,随着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推进,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拥有煤炭资源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氮肥行业将围绕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水平,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复合肥、专用肥以及开发新型肥料,加强农化服务等方面,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

(2)磷肥

磷肥是我国化肥工业发展的重点,磷肥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我国磷矿品位低的特点,以生产普钙和钙镁磷肥为主,目前是世界上低浓度磷肥产量最大的国家。随着化肥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磷复肥的消费增长,同时也带动了高浓度磷复肥工业的迅速发展。磷肥产量中90%要用硫酸作原料。我国磷矿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和湖南三省,但优质磷矿少,而中低品位磷矿多为难选矿,磷精矿成本高,同时磷矿外运受铁路运输制约,这些都对磷肥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引进了一批拥有先进工艺和装备的高浓度磷复肥装备,为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国内磷复肥生产在技术进步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企业结构来看,目前重钙、硝酸磷肥、磷铵和氮磷钾

三元复合肥的生产以大中型厂为主,而普钙、钙镁磷肥产品则以小型厂为主。在磷氨方面,我国自行开发的料浆法技术,适合我国低品位磷矿多、磷矿成份复杂的情况,而且具有了自己开发的内破碎、内筛分、内返料的喷浆造粒技术。同时,我国高浓度磷复肥装臵国产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从设计到设备生产己基本实现国产化。我国的高浓度磷复肥工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

我国磷肥行业呈现以下的基本特征:以DAP、MAP及TSP为主的高浓度磷复肥产业是一个市场容量大、产品同质化、资源依赖性强、产业集中度高、资本及技术密集,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的产业;以NPK为主的中浓度磷复肥产业则是一个市场容量大、产品多样化、市场服务依赖性强、产业集中度低、进入和退出壁垒相对较低的产业;以SSP为主的低浓度磷肥产业则是一个市场容量大、资源依赖性强、市场服务半径小、进入和退出壁垒相对较低的产业。

目前我国有磷复肥企业近1,500家,其中磷肥企业370家,已形成的磷肥生产能力约2000万吨/年五氧化二磷,高浓度磷复肥所占比例已经达到75%,DAP和MAP产品的实物能力均已超过1,400万吨。2011年我国磷肥累计产量为1462.4万吨,同比增长24.26%,增速比上年同期高出4.11个百分点,并自2007年起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出口国。与此同时,行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能过剩,部分地方还在发展;二是硫、钾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高;三是与国外产磷国相比,行业集中度仍低;四是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少;五是市场环境还需进一步净化。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沙特、摩洛哥等资源国新增产能的形成,也将对我国磷肥出口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磷肥行业将围绕控制磷肥总量,减排增效,增强磷资源保障、提高产业集中度、开发新品种、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协调等方向发展,以促进我国磷肥行业由大变强。

(3)钾肥

我国钾矿资源缺乏,产量低,分布不均匀,世界探明工业储量在200亿吨以上,而我国仅1.47亿吨,而且地理位臵偏僻,开采条件差,品位低,生产难度大。主要钾矿资源在青海盐湖,目前在新疆罗布泊也发现较大的钾矿资源。从行业结构方面分析,国内钾肥生产集中度很高,前十名省区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96.38%,其中青海省的钾肥生产具有垄断优势,产量占总产量的44.36%。山东省是钾肥的第二生产大省,其本身没有钾矿资源,主要依靠进口氯化钾来加工硫酸钾。

我国生产的钾肥品种主要是氯化钾和硫酸钾,农用硝酸钾的生产近几年才开始,因成本较高,产量还比较小。硫酸钾的生产已有相当规模,我国不仅拥有自行开发的芒硝法、液(固)相法和硫酸铵法等工艺,还引进了世界公认的比较成熟的曼海姆工艺硫酸钾生产装臵,通过进一步的消化吸收、改造,国内开发的硫酸钾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几年,我国钾肥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钾肥自给率大幅度提高,2011年,我国钾肥产量累计达385.61万吨,同比增长10.86%,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1.85个百分点

根据我国的土壤营养状况,钾肥主要施用于中南及华东地区。我国钾肥的消费之一是作为复混肥的原料,约占40%;二是直接施肥到农田中,60%作为单一化肥直接施用。近年来,我国缺钾土壤面积不断扩大,农业部门在全国推广“补钾工程”,农业对钾肥的需求量将得到快速增长,这给钾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化肥行业特点

(1)资源性及区域性特征明显

氮肥的主要上游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和原油,就全球而言,天然气占比较高,而就我国而言,煤炭占比高达71%,天然气占比仅为23%,原油类产品相对较少。煤炭、天然气既是氮肥生产所必需的能源又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另外,由于磷、钾肥等上游磷矿石、钾盐资源相对稀缺,拥有资源就等于拥有了领先于其他同类企业的成本优势,因此这也驱使企业向上游资源靠拢。

以煤为原料的氮肥产品中,90%以上以无烟块煤或型煤为原料,优质无烟煤主要来自于山西。全国氮肥生产对山西煤过度的依赖,是长期以来无烟煤价高、量紧的主要原因。2009年全国氮肥工业消耗的天然气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15%,天然气供应紧张也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企业长期以来生产和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随着国家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推进,面临原料结构调整的压力也很大。

企业在原料产地建厂,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生产,然后运输到农业地区进行销售是化肥产业进行区域结构调整的趋势。

(2)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

化肥是常年生产、季节性消费的商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出现化肥需求的淡旺季。08年开始,国家为了保证国内农业对化肥的需求,根据化肥需求的淡旺季制定了氮肥、磷肥的出口关税政策。目前对淡旺季的规定如下:氮肥旺季为2~6月、9月~11月15日;重过磷酸钙旺季为2~5月;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旺季为2~5月、8~10月。

(3)同质化程度高

化肥行业同质化程度较高,无论是氮肥、磷肥还是钾肥。就氮肥中的氮肥而言,产品质量差异不大,各企业氮肥含氮量均在46%左右,包装也基本类似,农民购买主要是看品牌和根据以往的使用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化肥企业是否具有资源优势、是否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以及化肥的运输优势等就成为决定化肥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4)资本和规模经济特性

化肥行业技术和资金壁垒较高,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发展具有规模经济,大型化肥企业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4、化肥行业政策

化肥行业直接与农业生产相关联,关系到国家粮食生产的安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化肥一直作为专营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统一安排销售。自1999年以来,我国化肥行业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模式,化肥生产企业具有经营自主权,根据自身生产情况及市场需求情况组织生产,在国家限定范围内确定销售价格。由于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在提高农业产量、农产品质量、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005年以来,国家频频出台化肥行业的政策法规,在税收、运输、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了化肥行业诸多优惠政策,一方面,保证国内市场供应,稳定国内化肥价格,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另一方面,当国内化肥产能过剩时,增加出口消化企业过剩产能,增加化肥企业效益。

(1)化肥出口政策调整

征收关税是国家政策影响化肥价格与产量的重要手段。我国对化肥产品的出口一直实施较为严格的管理,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国内、国际化肥市场的供需情况,运用出口退税以及特别关税等政策,对化肥产品的出口进行调节。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大幅调低了出口关税,有利于化肥出口,促进行业发展。鉴于氮磷肥出口依存度逐年升高,钾肥又依赖进口,所以关税调整主要集中在氮磷肥及其原料的出口关税上。2010年化肥出口关税在淡季与旺季分别为7%、110%,虽然上半年化肥价格很低,但仍过剩很多,有至少250万吨磷肥需要出口才能保持稳定生产,下半年淡季来临时企业快速产销出口。当出口过度严重影响国内化肥市场时,国家就会祭出“调整出口关税的利剑”,2010年下半年以来,合成氨与磷复肥价格增长势头凶猛,对下游农业压力逐渐显现。据估计,化肥出口关税可能取消淡旺季差别,统一执行30%-40%的关税,或采取分季限制出口量来调整。

(2)化肥淡储计划

2004年开始实行化肥淡季储备制度起,淡储的影响由“市场价格稳定的功臣”转至近两年的亏损。2004至2006年3个季度淡储总量都是800万吨,2007年增至1000万吨,2008年增加到1,600万吨,至今连续三年保持该总量不变。尿素占整个化肥淡储量比例今年最低,2005、2006年占70%以上,2009、2010年分别降至50%、40%;其中,505万吨已确定储存单位,1,095万吨需进行招标(承储期限是10年10月至11年3月),磷肥储备在二者中分别占100万吨与70万吨。综合数据说明国家稳定国内化肥市场的力度越来越大,磷肥紧缺度超过氮肥,也从侧面说明了目前国内氮肥产量过剩逐渐增多。化肥价格居高不下导致淡储很难启动,预计明年化肥市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局势仍将出现。磷肥企业将向大型化、区域化发展,其它小型磷化工企业将逐渐被兼并或淘汰,产量将受到影响。

(3)化肥价格机制改革

我国化肥价格管理体制经历了计划定价、计划价和市场价的“双轨制”、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定价、市场主导的价格形成机制四个阶段。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于2009年1月24日联合发布的《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268号),有利于我国建立更为市场化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通过市场竞争平衡市场供需、完善市场结构,促进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4)化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针对化肥行业提出要提高农资保障能力,包括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加供给;完善化肥淡储制度等。化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通过,表明了国家对化肥行业的高度重视。有关调整振兴规划的逐步落实,有利于调整化肥行业的产能结构性问题、有利于化肥生产将逐步向资源地和市场转移、有利于我国建立更为科学的化肥管理体系以及化肥行业的健康发展。

(5)支农惠农政策

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该政策有利于保障农民在化肥价格上涨情况下的收益水平,将极大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施肥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化肥行业的发展。

5、化肥产业链分析

化肥行业主要包括基础化肥生产和化肥的二次加工,而基础化肥主要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化肥的二次加工主要包括复合肥、混配肥(含微量元素肥及有机、无机复合肥等)。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化肥的上游行业主要是煤炭、天然气、磷矿、硫磺和钾矿等,上游原料的价格对化肥生产成本具有直接的影响。全球氮肥生产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而我国氮肥企业面临天然气成本较高与用气量限制的问题,因此氮肥生产更依赖煤炭。磷矿与硫磺是磷肥的主要生产原料,我国磷矿资源储量较高、硫磺资源缺乏,硫磺价格起伏对化肥行业的影响很大。钾矿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加之我国自身钾肥产能较低,我国钾肥的进口依存度很高,钾矿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化肥企业的生产成本。

化肥的下游行业主要是农业,其中农业种植面积、单位面积施肥量(施肥水平)对化肥需求量有直接的影响,而生物能源的发展以及食品消费升级是化肥产业发展的重要下游推动力量。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