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污染城市“转身”宜居城市

2011-05-31 08:34 来源: 我的化工网

山西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一度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其中空气质量更是急剧恶化。临汾、大同、阳泉、长治、太原5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一直位列全国倒数前几位,是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临汾市曾连续三年排在倒数第一,大同和阳泉也曾在倒数前五位徘徊多年。而现在,阳泉已由污染城市“转身”为宜居城市。

“污染城市”缘由何在?

据了解,阳泉市区西有阳煤集团的诸多企业,东有河坡电厂、耐火材料厂、铝业公司等单位。不同季节,总有污染物随风刮进市区。甚至,这里还是山西太原、晋中与河北石家庄等城市的空气污染物通道;而山沟的静风屏蔽效应,则又使刮进来的污染物难以净化。

在阳泉市面积狭窄的区域内,工矿企业与居民生活区交错混杂,在建成区的4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几百家企业,而且多数是煤炭、电力、电石、冶炼等高污染企业。

与此同时,在市区周边,堆放着20多座煤矸石山;晋煤外运的主干道307国道穿城而过,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辆拉煤车驶过市中心;阳煤集团与阳泉市区犬牙交错,城中有企,企中有城;由于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内外常年有百余处工地施工;市区周边还有大片寸草不生、水系遭到严重破坏的采空区……

产业结构上,阳泉二产比重约占60%,其中又以与煤、电、铝、建筑材料等相关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重工业为主。

改革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阳泉市大力实施集中供热、供气、清洁能源改造,扬尘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重点污染源关停搬迁等一系列工程。先后建成了七期热电联产、燃气利用、生活垃圾处理厂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一批环境基础设施,共拆除燃煤锅炉600余座、烟囱520余支,改造燃煤设施640余户,380户饭店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100多家企业完成煤场挡风抑尘墙建设任务,1300多辆出租车、210辆公交车更换使用天然气。目前市区集中供热率、气化率等多项指标都基本完成了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目标。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城市的环境面貌更亟待改善。据了解,截至2011年,阳泉市对重点行业实施了大调整、大整合、大治理,实现了调结构与促减排“双赢”的目标。电力行业按照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要求,关闭了娘子关、辰光、国阳一电、盂县衡光、平定远鑫等5家电厂,其余电厂共投入5.9亿元,率先在全省整体完成脱硫工程。同时启动了脱氮工程,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阳光发电公司1号机组低氮燃烧系统改造工程,年削减氮氧化物2000余吨;耐火矾石行业方面,在燃煤改燃气、倒烟囱改隧道窑的基础上,抓住陕京二线天然气过境阳泉的机遇,实施了由煤气改天然气的第二轮工艺革命。88家耐火矾石企业完成改造并用上天然气,22家签订了改造合同,年替代原煤4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2万吨;焦化行业方面,投资3944万元全面完成了晋玉、中信等焦化企业的焦炉煤气脱硫工程。此外,采取限期治理、零点关停等措施,完成了592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任务。

就是靠着这股韧劲,“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各类造林5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9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75%,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标准。与此同时,通过3年攻坚,又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全面完成了市区周边26座、4300亩矸石山综合治理任务,昔日的“火焰山”披上了绿装,开创了全国矸石山综合治理的先河。

烟囱少了,绿地多了,阳泉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数据显示,市区二级以上天数由2005年的225天,增加到2010年的348天,净增123天;空气污染指数由2005年的4.68,下降到2010年的1.88,下降了59.8%。特别是2010年市区及各县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县空气质量达二级”的目标,实现了“五年跨越五大步”的突破。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