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整合资源 调整结构 布局产业

2011-02-22 08:34 来源: 我的化工网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煤炭产量将达2.5亿吨,1800个煤矿将整合成200个煤矿企业集团。

●到2020年,贵州省将投资1230亿元,建成煤化工重点项目14个,形成毕清、六兴、黔北三大煤化工基地。

新闻链接

规划

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煤炭产业,加强高产高效和安全标准化矿井建设,提升矿井产能;合理规划布局,依法大力关闭小煤矿,压减矿井数量,大力推进大煤矿带小煤矿产业体系建设,鼓励煤矿整合技改扩能,建设煤炭大集团、大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精加工及关联产业,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和废弃物利用率;提高煤炭回采率,积极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煤矿瓦斯)、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坚持安全生产,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目标

力争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2.5亿吨,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累计投资1800亿元;建成1个年产5000万吨、2至3个年产3000万吨以上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全省规模以上矿井占30%以上、产量占70%以上;新建矿井机械化程度达到95%;大中型煤矿资源回收率达到80%,小型煤矿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

重点矿区建设

加大盘江、水城、六枝(黑塘)、普兴、织纳、黔北六大矿区建设力度。盘江矿区建设重点矿井8处,水城矿区建设重点矿井6处,六枝(黑塘)矿区建设重点矿井5处,普兴矿区建设重点矿井8处,织纳矿区建设重点矿井13处,黔北矿区建设重点矿井47处。

重点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建设矿井247处,规模每年1.5亿吨,其中:“十一五”结转矿井182处,规模每年8660万吨;规划新建矿井65处,规模每年6855万吨;建成投产矿井214处,新增生产能力每年1.2亿吨。

煤炭资源勘查

新增32个煤矿勘查项目,面积1872平方公里,预获资源量213亿吨;加强在建、生产矿井的补充勘探。

兼并重组煤矿整合

加大盘江、水城、六枝、林东等省属重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整合现有1800多处煤矿并组建成200个左右煤炭企业集团。

资源综合利用

加大煤层气开发和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力度。到2015年,煤矸石电厂装机总容量达到180万千瓦,消耗煤矸石每年270万吨,煤矸石发电利用率30%以上;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水泥、墙体材料的规模达到每年250万吨,灰渣利用率达到50%;重点实施一批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

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全省煤炭保有储量507亿吨,远景储量241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为江南各省区之冠。煤炭已经成为贵州省的第一支柱产业,为贵州省工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保障。记者在省能源局获悉这样一组数据:“十一五”以来全省原煤产量稳定增长,有力支持了贵州省及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5年原煤产量10798万吨,2009年达到13691万吨,增长26.8%。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1.5亿吨,“十一五”原煤总产量超过6.3亿吨,比“十五”原煤总产量增幅70.3%。

“十一五”资源整合势头良好

省能源局总工程师胡世延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较低的煤价以及较强的竞争力,使得贵州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煤炭调出省。”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煤炭产能以每年近千万吨的速度增长,不仅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也保证了对西电东送的电煤供应。从2006年开始,贵州省进行了“以资源整合为主,企业整合为辅”的第一轮煤炭资源整合,势头良好。

贵州省是国家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云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盘江、水城、六枝、普兴、织纳、黔北六大矿区均为国家规划矿区。“十一五”期间在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的同时,加快一批大中型矿井建设,弥补一部分淘汰小煤矿生产能力。“十五”以来,贵州省打破传统管理模式,通过引进省外优强企业,由原来主要依靠省内4家煤矿企业(盘江、水矿、六枝、林东)的模式,转变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骨干煤矿企业和具有实力的其他所有制企业联合开发的格局,实现了煤炭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激活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增强了贵州省煤炭工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实力。如盘江煤电2009年原煤产量达到1350万吨,工业总产值54.74亿元,巩固了中国煤炭工业百强企业的地位,它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安徽海螺集团公司等知名企业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重点开发煤炭、电力、煤化工、建材、冶金等项目中,相继成立了十多家项目公司,为公司多业并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煤炭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中,煤炭洗选加工发展速度较快,国有重点煤矿绝大部分均建有选煤厂,原煤入洗率比例在80%以上,乡镇煤矿企业原煤入洗比例也达到30%以上;加大了煤矸石、煤泥和废渣的有效利用,水城和盘江矿区等一批瓦斯发电、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项目正在陆续建成投产,全省煤炭工业综合效益逐步显现;全省各大煤炭企业煤矿技术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了70.06%,比“十五”初期提高了22.63%,回采率平均达到74.89%,比“十五”初期提高了22.89%。

但是,在贵州省煤炭产业发展中,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不足,生产结构仍不尽合理,安全生产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煤矿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均衡等。

“十二五”第二轮整合蓄势待发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煤炭产量将达2.5亿吨。贵州省将进行第二轮资源整合,以企业整合为主,资源整合为辅,将1800个煤矿整合成200个煤矿企业集团,我们相信,先天条件和后发优势必将助推我们打赢这场硬仗。”胡世延说。

多措并举,实现第二轮资源整合必将通过调结构,加快大中型煤矿建设,整合技改煤矿,新建煤矿形成新的产能系统,抓紧对正在整合技改的小矿进行验收等措施,以保证煤矿产量的持续增长,保证到2015年目标的实现。同时针对小煤矿数量多的现状,贵州省将加快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新的兼并企业,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工艺改变,装备提升,促使煤矿规模化集团化,加强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而机械化开采,则是提高煤炭产量和产能的一个必经之路。贵州省也将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大力推进机械化开采。“

大规模深加工指日可待

只要经过化学加工,煤炭除了发电,还能变成甲醇,变成汽油,几乎能变化成我们身边的所有用品,记者在省能源局采访后得知煤炭的加工领域非常宽泛。

“由于煤炭产业市场价格低,利润空间低,延伸产业链成为关键,”胡世延表示,从未来看,将煤化工、煤气综合利用作为延长产业链的重点项目,加快发展,做好市场调研,把煤炭深加工产业做强做大是发展趋势。

根据贵州省煤化工发展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煤化工深化煤炭产业链将成为贵州省今后工业发展的最大投资方向之一、省内最重要支柱型经济产业之一。按照规划,到2020年,贵州省将建成煤化工重点项目14个,分为毕清(区域为毕节地区毕节、黔西、织金、大方以及贵阳市清镇等地)、六兴(区域为六盘水市盘县、钟山、水城、六枝、黔西南州普安、兴义等地)、黔北(遵义市)三大煤化工基地。规划总投资1230.6亿,预计建成后年销售收入为714.7亿元,年利税约为290.2亿元,年利润约为215.8亿元。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