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寻找多元化煤变油途径为能源安全提供支撑

2009-03-23 16:46 来源:新华网

3月23日,内蒙古伊泰集团对外宣布所建的16万吨煤间接制油示范项目试车成功,产出了合格的柴油、石脑油等油品。这个投资近27亿元的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于2006年开工兴建。

此项目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煤间接液化技术“863”项目首席科学家李永旺欣喜地说,这是中国首套试产成功的煤间接制油产业化装置,所产的柴油符合欧Ⅳ标准,标志其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首批煤直接、间接制油产业化示范项目相继试产出油,今后中国能源安全将获得多元化的支撑途径。”李永旺认为。

就在不久前,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的一个小型煤间接制油试验装置调试成功,神华集团首条百万吨级煤直接制油生产线也打通了流程,均产出了合格的柴油、石脑油等产品。

间接煤制油是煤经过气化、净化等程序后,加催化剂合成油。直接煤制油是煤掺重油制成煤浆后,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将煤直接转化为柴油等产品。

“作为全球第一个全面掌握煤直接、间接制油自主技术的国家,今后中国的一些煤田将变成‘油海’,以缓解石油产需矛盾。”伊泰集团董事长张双旺说。

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使煤炭约占中国能源利用量的70%。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国际油价曾持续高位运行,每桶一度超过147美元,供应紧张也导致中国油荒频发。

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已达到1.9985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51.3%,均创下新高。随着经济发展,石油需求仍将增长,中国的能源安全正受到严峻考验。

“必须开拓新渠道,强化国家的油料保障能力。”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说。去年初许多加油站无柴油可加,严重影响了内蒙古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位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于2005年5月正式启动建设。项目规划总规模为500万吨,计划分两期建设。

据介绍,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一期工程拟建三条生产线。其中试产成功的首条示范生产线每年可转化约350万吨煤,生产柴油、液化石油气、石脑油等产品108万吨。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表示,如果进展顺利,近几年内还将建设两条百万吨级生产线。

随着这些项目获得突破,目前中国的煤制油产业已初具雏形,然而质疑之声仍不绝于耳。有观点认为,煤制油项目投资巨大,由于近期国际油价在每桶40美元上下徘徊,投产后将面临亏损。一些专家还批评煤制油耗水量惊人,能效低,而且将产生大量污染物。

对此,张双旺分析说,16万吨煤间接制油示范项目约4.02吨煤产1吨油品,规模扩大后将逐步降至约3吨,以当前的煤价测算每桶油的成本也将由50美元左右降至40美元左右。

他说:“示范项目运行稳定后将全负荷生产,毕竟市场低迷是暂时的,企业有足够的承受力,而长期看高油价已是市场趋势。”

据李永旺介绍,示范阶段每吨煤制油耗水10吨至12吨,达到经济规模后可降至6吨至8吨,虽然高一些,但低于每吨甲醇15吨、合成氨30吨的水耗量。

同时,通过回收尾气、余热等技术,煤制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火电厂低70%以上,达到经济规模后能效也将从目前不足40%提高至45%左右,已与火电厂的能效相仿。

此外,中国的煤制油项目都非常重视环保。例如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建设了油渣发电、污水处理等完善的环保设施,污染物接近零排放。

伊泰集团煤制油示范项目也配套建设了尘渣、污水、脱硫、余热回收、二氧化碳捕捉等系统,除了水蒸气厂区,几乎看不到其他废气,尘渣回收后将用于制造水泥。

目前,试车成功的煤制油示范项目都在制订后续规划。此外,新疆、陕西、山东等其他10多个省区也都在规划煤制油项目。部分专家预计,至2020年,中国的煤制油产能将达到0.3亿吨至0.5亿吨。

针对潜在的煤制油项目建设热,2008年9月初,中国已专门出台政策,严格限制建设煤制油项目。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目前中国各地上马煤制油项目的冲动已大为减弱。

“中国发展煤制油产业有技术,有需求,眼下推进产业化的时机也已成熟,但是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绿色发展。”李永旺认为。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